丘陵生处忆端午(沈兰香)

发布人:Angel  日期:06-14

丘陵生处忆端午

文/文化信使 沈兰香(辽宁朝阳)

  如果说一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端午节就是这句中的一个逗号,让农人在春耕疲惫之后稍作歇息。

  当“五月五挂葫芦”的鸟鸣声,从白杨树的叶缝跌落,端午节的序幕正式拉开。农历四月末,散落在丘陵皱褶中的农家小院,檐前椽头挂上了五颜六色的纸葫芦,并插上了桃枝。孩子们的手腕、脚脖都系上了五彩线,有手巧的母亲用碎花布做荷包坠在孩子的红肚兜上。乡村端午节的气氛便浓郁起来。

  五月初四的午后,婶子、大娘们带领着大姑娘、小媳妇开始包粽子。自家的包完了就去缺人手的人家帮忙。傍晚时分,家家户户把包好的粽子和鸡蛋煮在大锅里。炊烟裹挟着米香,粽叶的香袅袅地在夜色里升腾。有馋嘴的孩子蹲在灶前吮着手指。小花猫亲昵地蹭着孩子的腿,翘着尾巴“喵喵”地叫着。

  初五的早晨,孩子们呼朋引伴到小河里洗脸,拔了薄荷、艾蒿抱回家中。我和二哥把薄荷、艾蒿一簇一簇地放在窗台上,猪圈墙上,鸡窝上。家人们把艾叶夹在头发里或耳朵上。据说这样可以避邪驱瘟。我猜想系五彩线、挂葫芦,这些也应该是同样的用意。

  我和二哥早早地坐到炕桌前。母亲满面含笑把一大盘腊肉炒鸡蛋端上了桌,朗声说:“今天鸡蛋敞开了吃,我攒了半个月,没舍得卖。”大哥又端上一小盆热气腾腾的鸡蛋糕。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红糖纸包。大姐、二姐扒了两盘粽子。大黄米粽子色泽金黄,粽尖上顶着两颗红枣。颗粒圆润的粘玉米粽子点缀着几颗红芸豆。粽子蘸红糖香甜软糯,再加上鸡蛋的鲜成就了这一餐醇厚饱满的味道。让吃厌了高粱米粥和玉米面饼子的味蕾得到了满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贫瘠的辽西丘陵坡地从不吝啬给予深爱它的农家人以身心的抚慰。

  而今又是遍簪艾叶的日子,走出家乡的孩子们在不同城市把故乡怀想。那些不可复制的美好,衍生出万千情愫肆意驰骋在辽西版图丘陵驼峰之上。

  (此文发表于《齐鲁壹点》,经作者授权编发,编发时略有改动。)

小链接
  沈兰香,笔名杏花雨,辽宁省凌源市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有诗歌和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化报》《今日朝阳网》《辽西文学》等网络平台和纸刊发表,曾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今日朝阳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
访问今日朝阳网首页


电话:15566781010

邮箱:2996382758@qq.com

Coryright© since-2014 ATCY.cn 辽ICP备15000235号-1
| 技术支持:捷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