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七:青龙河(谭国武)

发布人:素颜  日期:04-03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七

青龙河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周礼·考工记》:“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途)焉。”青龙河源于平泉县台头山乡贺家沟,从三十家子镇北宫村入凌源市后南流。在凌源市境内接纳了三条主要支流,一是源于平泉县孤山子乡四耳山的小甸子河;二是东来源于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龙潭沟的回流水;三是源于松岭子乡薛家沟的茶棚川水。过刀尔登南虎头石后,流入河北省界,汇入滦河。

  青龙河古称玄水,玄丘水。玄解释为黑色或带赤的黑色,与青、卢义同或相近,因此,青龙河下游进入滦河处又有卢龙县。其实,与赤峰、红山称谓意涵一样,青龙、卢龙并无二致。

  青龙河流域介于燕山山脉与努鲁儿虎山脉之间。这里既是北方文明发祥的核心区域,又是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的最早、也是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孔道。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有着发达而自成系统的考古学文化。不同文化群体、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融合,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舞台。

  在殷商起源神话中,《史记》《诗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很多书中都提到有一条河水——玄丘水(又称玄水)。商的始祖名契(xiè,又写作卨)。《史记·殷本纪》记载了契的生母简狄因为吞下玄鸟的卵而生下商先契的传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褚少孙补《史记·三代世表》也说:“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商先于此发祥。历史学家傅斯年说:“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商为中国信史之第一章,亦即为东北史之第一叶。”

  殷商民族不仅入主中原,成为中国信史之第一章。而且,其起源神话及文化也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如朝鲜起源、“箕子朝鲜”及满族起源中,都可见“玄鸟生商”神话的影子。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青龙河谷就是燕山南北文明交流的重要孔道。先民们依山傍谷,翻过低缓的大煤岭垭口,沿着水草充足、宜农宜牧的青龙河谷地南来北往,贸易交流。同时,在古代,青龙河还是重要的交通水道。清朝光绪18年(公元1892年),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之一和近代著名工商业界人士徐润奉命至直隶承德府平泉、建昌(今凌源市)等地接办承平银矿、建平金矿等,一行因雨天路滑,难施车马,于是从滦州(今河北省滦州市)出发,逆流而上,来到刀尔登南虎头石下。他在《徐愚斋自叙年谱》中叙述了船到时村民们围观的场面:“就地老少人等集众观船,似以为奇者,余甚不解,问诸土人,答云:‘自乾隆五十几年,此河曾有千余数船往来,然依父老流传,吾等究未亲见,今日眼界初开,群以先睹为快耳。”青龙河航运不知始于何时,但从“土人”叙述,乾隆之际,“有千余数船往来”,可以想见当时航运之盛。商贾从关内水运丝织、棉织品及纸张等货物到此,再从当地运回粮米、牲畜等土特产品。直到1935年7月,关内商贾又在青龙河上航运一次苇席,换小米回去。

  历史上,青龙河水量一直很大,至使刀尔登一带,地表水丰富,两岸洼塘遍地,因此刀尔登为蒙语“那莫刀日嘎吉尔”的简称,意为低洼之地。1937年,刀尔登镇北营子王福盛、张景富从兴隆县请来两位水田农师,在今北湾至南营子、杨杖子等地开垦稻田500亩,首开本区植稻先河。“土改”后,为各农会经营,1956年后为各村农业社垦耕,1961年,公社建综合厂,加之河水逐年收缩,于是,水田始改成旱田。

  1958年,刀尔登公社组织1200多名社员从四道河子南山到黄土梁子北凿山修一条25华里长的水渠,称为“玉带环山渠”。计划浇地12000亩。后因渡桥、涵洞等用料不足而罢。现在,从刀尔登镇去三道河子乡的公路右侧,仍可见山半一段段被人工凿过的痕迹。同时,在“与河争地,向山要粮”的口号声中,两岸沿河筑坝,坝内植树,坝后起土垫地。致使青龙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5年,凌源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接壤处,在8个乡镇范围,总占地面积699.1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243.01平方公里,被划定为辽宁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有效地保护当地的原始天然动植物种群,改善这一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引滦入津水资源的供应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文发表于2006年4月11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今日朝阳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
访问今日朝阳网首页


电话:15566781010

邮箱:2996382758@qq.com

Coryright© since-2014 ATCY.cn 辽ICP备15000235号-1
| 技术支持:捷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