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十一:“灯影”里的凌源城(谭国武)

发布人:素颜  日期:04-30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十一

“灯影”里的凌源城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300多年前,皮影戏由河北省的昌黎、滦县、乐亭、丰润、玉田、遵化等地传到凌源,从此,凌源人与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凌源人唱影,听影,谈影,爱影,皮影给凌源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并由此催生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北方皮影艺术流派——凌源皮影。

  “远看像座城,近看纸里蒙,疯子掐脖喊,傻子眼熬红。”这是过去在凌源广为流传的谜语,说的正是演唱皮影时唱影人与听影人极为投入的情景。

  夜幕降临,早早吃罢晚饭的乡亲聚集在一起,看那薄薄的皮片片,会在灯光骤亮的影窗(银幕)之后,焕发出异样的光彩。那些驴皮制成的人物、鸟兽,突然被赋予了生命,腾云驾雾,钻天入地,栩栩如生,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光影交错之时,粗犷豪放、委婉细腻、高亢圆润的声音同时响起,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腔音乐在回荡,让人迷恋其间,如醉如痴。

  皮影戏在东北地区和河北省、内蒙古东部地区称为“驴皮影”,福建叫“皮猴戏”,浙江叫“皮囝囝”,四川、青海称“灯影子戏”,陕西叫“影子戏”。各地皮影戏的道白语调、声腔音乐、伴奏乐器、影人雕镂等都有很强的民间性和地域性。有的自树唱腔,有的则借用民间小调、民间戏曲等,声腔韵味各有千秋。

  凌源皮影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一支,因雕刻影人用驴皮,故又有“驴皮影”之称。在上个世纪初期,凌源皮影无论从影人的造型制作,影戏的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来说,都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当时有很多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私养影班为荣耀,在这种情况下,皮影艺术空前发展,能人辈出。

  凌源皮影的造型、用料、雕镂、色彩、装置、卷本与北方皮影类同,但因流传地域不同,受民歌、民间音乐、民族习俗、语音调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凌源皮影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声腔音乐、演唱风格,地域特点十分明显。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凌源皮影越来越突出乡土特点,演唱讲究快马轻刀,道白方言韵味浓重。

  据老年人讲,解放前凌源城可谓影戏连台。正月十五唱“灯会影”,三月三唱“祭河神影”,三月十六唱“山神影”,四月二十八唱“娘娘影”,五月初五唱“雹神影”,五月十三唱“关帝影”,六月二十四唱“龙王影”,七月七唱“喜鹊影”,马下骡驹唱“骡子影”,庆贺丰收唱“喜庆影”,因事许愿演唱“愿心影”,为老人祝寿唱“庆寿影”……正可谓“过节听不上灯影腔,再好的酒肉也不香。开年看几场灯影戏,一年和老婆不生气。”

  直到1958年,据统计,当时凌源人口不足40万,竟有影箱120个,职业艺人,半农半艺及业余骨干400多人。以瓦房店乡为例,当时共有12个生产队,每个队都有业余皮影班,农闲或逢年过节就可搭台唱影。

  时至今日,在凌源的城市乡村,皮影戏仍是一种吉祥戏,每当人们欢度佳节、酬神贺寿、迎亲嫁娶、喜庆丰收,都会热热闹闹地唱上几天皮影戏,特别是每年正月初五至开犁,农田耕后挂锄和中秋节及打完场,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多以唱皮影为主要活动。屯子负责筹集资金邀请戏班,各户平均分摊,所以当地农民中流传有这么一句歌谣:“柳树屯儿嘎嗒地儿,大事小情凑把趣儿,任可唱它两月的影儿,不唱一回单出戏儿。”

  在凌源流传着两个故事,一个是说有个过路小伙,向一位摇辘轳打水的老人问路,老人不语。有人告诉他:非用影调唱着问他才能答复指路。于是,小伙用文生唱腔唱道:“问大爷去南洼顺哪走?”老人用老生腔答道:“顺着辘轳把往西行。”哗——,倒了一斗子水,哼哼哼——才唱完一个甩腔。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三十家子镇一位姓李的村民,买了十几对白鹅,每天赶到河边去放。河边住着一位姓王的老汉,王老汉每天用录音机放皮影戏。姓李的村民每天把白鹅赶到河边后就到王老汉家听皮影戏,时间长了白鹅也随主人到王家门前伸长脖子听皮影戏,且主人不出来驱赶,决不离开。人们得知此情况后观察发现,如播放皮影戏的录音机停下,白鹅们就开始躁动起来,伸腰拉背地走动。一旦重新播放,又恢复平静,专注地听起来。

  凌源皮影通过浅显通俗的表达方式,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表演,使其深受凌源人的喜爱。到了今天,皮影艺人不再把唱影当成单一的谋生手段,而是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融入了自己对于影戏的独特情感。近年来,凌源十分重视传统皮影的挖掘、搜集、整理工作,指派专人常年进行整理。2005年初,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会上,凌源皮影顺利进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预备名录库。

  (此文发表于2006年6月20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今日朝阳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
访问今日朝阳网首页


电话:15566781010

邮箱:2996382758@qq.com

Coryright© since-2014 ATCY.cn 辽ICP备15000235号-1
| 技术支持:捷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