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杭印象(张俊清)

发布人:Angel  日期:07-13

苏沪杭印象

文图/文化信使  张俊清(辽宁凌源)

  孩童时,课桌前手捧着课本,眼睛一闪一闪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齐诵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美妙诗句,并把小手穿越了连绵起伏的山峦,指向了怀梦的南方。

  生活多奇妙,世事在变迁。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小闺女、小门婿研究生毕业后,因工作定居于上海,无缘变亲缘。由于小女儿女婿的牵拽,于是,乘南去看病之机,那年8月,我便携妻踏上这块令我少年时就心驰神往的南国世界。

游苏州园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上海不去苏州园林一游实乃憾事,这缘由根起于人们的传颂,更深固于我上中学时就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苏州园林》,所以至今记得。那是一个难得的艳阳之日,在一路风景一路美的激荡中,由小女儿驾车从上海出发,2个小时左右就到苏州了。

  站在高大、沧桑、灰砖砌垒的拱形拙政园门前,我并拢了双腿,把身影留下。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后几度分合,四百多年来,或做“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做“王府”治所,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它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游人云涌,皆游集于旺夏。吾随纷纷者,举兴进园中,顿觉一股清新凉爽扑面而来。这里绝没有江南热浪的笼罩,倒是满眼的葱绿,悦耳的韵曲,就像戏曲园的大幕徐徐向你打开。各色的花,各色的树,亭台楼榭掩映其中,水清鱼游畅聚于此。曲径幽长,纵横交错,皆卵石铺就。竹林片片,倚墙依池而生。墙多为青灰色,给人以清秀新馨之感,恰似文静之少女,古朴端庄文雅,亭亭玉立,含情幽远。墙身,或诗或画,皆披锦彩。目之所及,文之所到,图文相交,典雅悠长,皆不张扬轻浮。再举目看回廊画栋,亭台楼阁,皆满眼肃雅,含诗含文,如此,倒也少了北方楼宇所固有的热烈之奔放,纵情之豪迈,还有那金碧辉煌的高贵及磅礴之大气。各色的花,各色的树,与游人牵衣连袂,还有绿枝翠鸟,皆俯头低眉,似与游人攀谈,又婉歌清唱,一切一切,皆江南水乡之风韵,处处入画,醉乎畅乎。于是,遂与家人一起把风景摄入相机而作为永久之记忆。

  踏走在石径、假山、回廊、绿林中,觉得园林建造不是故意雕琢而为,而是纯系自然派生的杰作。若多的塘,莲水浩荡,塘塘相通,水清树茂。莲之娇,有的绽放,有的羞涩地打着朵,皆婀娜多姿,妩媚万千。鱼藏莲花底,莲动鱼悠闲。我虽不深谙美术之艺术,但浮浅也明得,苏州园林在设计构建中,多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丽水、栽植花木,就形成了情景相依、诗境相融的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美的艺术的统一体。园林中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各式摆设等等,都令我流连忘返,无处不让我追想。看看这处,品品那景,于是,在大美中,我无不赞叹先人的伟大和中华文化之璀璨,留与今人让我们在眼前的幸福与快乐中蓄满徜徉的时光。

  江南美,梦牵魂绕;苏州美,来日依然访园林!

上海的热与雨

  学生时代,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记住了我国第一大火炉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想想也是,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路过此地时,那大火烧红了天!连石砬子都烧崩了,成粉末了,那地方岂有不热之理?后来又依据了公众身心肢觉感受,把我国传统型的火炉定了四个,但那时是没有上海的,直到人们把火炉增定为七个时,上海才有了座位。不过,听说的和播报的只是报刊媒体上公布的天气热的温度数字而已,没亲历过,谁信呢。

  九月初,我和妻乘高铁到了上海。晚八点半出站,顿觉一股热浪直扑我的脸,那热浪就像是从车后面的排气管子喷出的热气一样,呼地一下从头到脚,直侵心扉,继而浸透全身,似乎每根神经都被蒸汽紧裹着。无处躲,无处藏,无处纳凉,也没一丝风,尽管是在晚上,还是被两个字所占据,“热、闷”。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上海,即使在夜晚,“火炉”还是在人们看不见中依旧燃烧着,人若稍微一动,都会汗流夹背,气喘吁吁,整个城市就好像被烧透的砖窑一样。多想有一塘深的清凉之水,纵身跳下,洗个痛快,可这只是个痴心妄想而已。吃完晚饭,我本想出饭店看一看美丽迷人且恢弘灿烂的大都市夜生活的街景,不料,一股热浪将我逼回,吓得我急躲在开足马力的空调前,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真热!这是啥地方啊!”

  第二天早上,下了雨。心想这下能凉快了。可到屋外,仍是老样子,依旧是“热”。透过窗玻璃,看人家,看店铺,联想到高楼大厦,厂房作坊,就连车里,每一处,每一时,每一刻都离不开电扇和空调的陪伴,电扇和空调是上海人最亲密的伙伴,是人们生活的必须!离开它,夏季的上海人真的很难熬。如此我想:电对上海来说是多么重要,电业工人是多么的伟大!我国的电业电力是多么的发达!如果无电片刻,这里将瞬间失去东方明珠的辉煌,所以说,中国点亮了上海,电,让上海有了无夜的光明和璀璨。

  不过,上海的天还是多情的,她就好似一位善感娇情的美女,眼里时时都含满泪,说下就下。刚才还是挺好的天,尽管不太晴朗,但转眼间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你可千万别烦,上海下雨,没有征兆,无论白天与黑夜,想啥时候下就啥时候下。不过,上海的雨,好温情,不吵不闹,不夹风不携雷,含着羞,滴滴答答带娇气而来。绝没有北方那雷鸣电闪、狂风大作之惊天动地的震撼。于是,大街小巷都不约而同地在静谧中绽放了多彩的伞花,蓬勃地飘向远方。

西湖,婆娑的雨

  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能在雨天游西湖,且能和雨不期而遇,确也是一大幸事。

  中午的时候,天还透透亮亮,挺好的。在花港观鱼看完偌大、活蹦乱跳的五色锦鲤后,就踏上了苏堤的林荫大道。

  抬望眼,西湖水深阔阔,浩荡辽远,给人一种磅礴的惊心之震撼。水面墨绿墨绿的,波澜不惊,一铺如镜,衔长天而至深远。资料显示:苏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林荫大堤,长2797米。史载,它是北宋元祐四年,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东坡先生治理西湖的功绩,把此坝称为“苏堤”。

  行走在堤坝上,渐渐地觉得云角似乎被压低许多,继而一股凉爽、温馨的湿漉漉的空气拂面而来。那时的燕子也活跃起来,在水面上南来北往,罗织着,呢喃着,有的如穿云箭似的倏地钻上了天。在不觉中,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顷刻,湖面万花绽放,似情窦初开,羞答答的,又像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那时,岸上湖里伞花水花争奇展艳,开得好不热闹。过一会儿,风起了,雨则漫天泼洒,唰唰响成一片,那声音绝对是一律的和谐,乐章整齐合一。一波来了,一波走了,此起彼伏,像翩翩起舞的裙幅,空中飘洒着,婆娑着。湖心的三潭映月、远处的雷峰塔瞬间被雨包裹,锁在浓浓的烟雾中,雨,主宰了这个水域世界。

  尽管雨下个不停,且渐大,但游人却丝毫未减,游兴未退。特别是男女情侣,雨中撑着伞,执手相挽行走在雨意缠绵的苏堤上。面对兀立不语、千年祈缘、梦为一真的雷峰塔,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雨中送伞的许仙和白素贞。这情趣,当下只有雨中执手撑伞共行的情侣心里明白,更解其中味,因为他们才是现实版的、正处于幸福中的许仙与白娘子。

  走完苏堤,转脚就踏上了白堤。雨越下越大,而游人依旧浩荡前行,冒雨赏景。堤上,垂柳高大,双排对生,蓊蓊郁郁,新鲜的翠绿惹你的眼,柔长的枝条扯天扯地,随风带水飘飘洒洒。白堤原名白沙堤,唐朝白居易就任杭州刺史时,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大堤,后虽移址,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给百姓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就把它命名为白堤。堤下是一望无际的荷花,红艳艳的,在雨中,紧紧簇拥着,依偎在一起,正在接受风雨沐浴的酣畅淋漓。荷叶碧绿,圆圆的,大大的,有的正舒展开,有的正打着卷顶尖向上。亭亭玉立的花,粉红娇艳,一望无边,如海似洋,此刻,你才懂得它才是雨湖里真正的艳丽美女和贵妇人。我分明看见,在雨丝的热烈拥抱下,晶莹透明的天水在荷叶上纵情滚动,而后,又像珍珠一样一串串洒落。那时,秀似粉颜的荷瓣也显得格外清丽婀娜,荷蕊更见雅致莹洁。尽管在雨中,但她们却不蔓不枝,不摇不摆,只把盈实、高雅、坚韧、妩媚默默举给世人,使你看一眼就永远不会忘记。

  不料想,在浩湖盈水之侧,我却在西泠桥畔惊奇地看到一座墓,墓主人是苏小小。苏小小,何许人也,我怀好奇之心举伞顶雨细看下去。苏小小,乃六朝南齐时歌妓才女。其家住钱塘,自小能书善诗,文采横溢,貌绝青楼,才技超群。然,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娘家。身虽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特喜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游遍湖畔山间。曾作诗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其身世和爱情故事十分凄婉动人而流传至今。可惜她红颜薄命,年方二十三岁就咯血而死,相传死后葬于此。于是,我就想,在风景秀美丰饶的西湖畔,这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后人竟能劈开尺寸之地,让一民间女子在此掩松柏,望长水,千年长眠于此,予人凄情以凭吊,用以称颂千古不变的忠贞爱情,实乃善事一桩。

  断桥依旧在雨中沐浴着,现虽不是瑞雪飘飘的季节,与那时的风景也不相宜,但我还是拽婆娑之柳,站桥上把身影留下。别了,西湖,透过雨帘,我又凝视了几回那恢弘的岳飞庙和高大的岳飞塑像,把敬仰投去。

小链接
  张俊清,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64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杨杖子村。1982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现就职于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中共党员,河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朝阳级多项教学科研项目领导人和主持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2011年12月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张俊清诗文集——溪流抱月》,2012年9月被收录到《朝阳作家名典》中;2014年6月凌源电视台“文化凌源”栏目以《文学的守望者》进行了专访专播。2019年3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了个人教学专著《三尺讲台千江渡》。

[助编 秋水  责编 雅贤]

《今日朝阳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
访问今日朝阳网首页


电话:15566781010

邮箱:2996382758@qq.com

Coryright© since-2014 ATCY.cn 辽ICP备15000235号-1
| 技术支持:捷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