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瘦西湖 婉婉秀扬州(倪佳音)

发布人:Angel  日期:04-01

袅袅瘦西湖  婉婉秀扬州

文图/文化信使 倪佳音(辽宁朝阳)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二月清寒,凉风习习,扬州城却已现早春之意。漫步在广陵绵长的街道上,时光仿佛都变得有些缓慢。或许每个喜欢文字的人都钟情于江南山水,那里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那里水碧山青,钟灵毓秀,滋养了无数文人先贤。我与江南有着难以割断的尘缘,不见则已,见之便此生难忘。

瘦西湖

  与梅初相见,在瘦西湖。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客不吝笔墨,歌其芳魂,赞其傲骨。“赖是生来瘦硬。清绝,影也别。”萧泰来眼中的梅,美在虬枝斜逸、瘦骨嶙峋的形态;“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笔下的梅,美在清冷幽然、暗香浮动的芬芳;“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诗里的梅,美在高洁出尘、不媚于俗的气节。瘦西湖内梅花簇簇,白梅清雅洁净,黄梅端然大方,红梅俏丽嫣然。

  这时节,梅花开得刚好,华盛枝头不曾吹落风中,却想起千年前《诗经》中的女子于庭院里看梅花开落,盼望君子与之缔结良缘。只是不知待“顷筐暨之”之时,是否有良人如期而至?一路行来,碧水潺湲,两岸翠竹掩映红梅,物趣丛生,可谓一步一景。

  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让二十四桥终是多了份曼妙柔情。它像烟雨江南走出的名门闺秀,带着与生俱来的典雅端仪,静立湖上,辗转千年。那夜疏星淡月,水色朦胧。诗人立于桥上,看烟月从薄云中漫步,愁绪顿生。想来相隔万里的“玉人”当是同样侧枕无眠,对月吹箫。

五亭桥

  五亭桥也称莲花桥,因桥身上五座精致的小亭而得名。琉璃黄瓦,青砖为脊,在一众石桥中有着自己的玲珑雅致。那翘起的飞檐,系以金铃,微风习习,铃声摇曳,清越悠长得仿佛来自迢遥的远方。倚栏而望,远处烟波渺渺,水浸碧天。

  走走停停,已至桃花坞。桃花坞偏安一隅,一道青墙相阻,似与尘世隔离。想来待到阳春三月,这十里桃林定是绝美之地。人在其中,飘飘乎如身临仙境。小金山与桃花坞南北相对,中间架有一座朱栏小桥,名曰“小红桥”。因这红色,使得整座桥明艳清新,如同豆蔻少女。门似满月,门外种几竿翠竹,两侧的小石狮子相对而坐,憨态可掬。西面短堤伸入湖中,上有一黄色亭子。吹台三面邻水,若有一日不必应付红尘,于亭中钓三春之水,听四时之雨,赏无边风月,该是逍遥洒逸,自在随风。

个园,何园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早在《诗经》年代,先人便赞誉君子似竹端正有节。所以,绿竹向来为文人雅士所喜。东坡有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个园的主人便是个爱竹之人,园内种竹万竿,园名中的“个”字,亦是取了“竹”的半边。个园有着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的风韵,园内假山叠石,亭台轩榭,妙不可言。佳树葱茏,水木明瑟,无不展示着主人的幽情雅趣。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萦回清幽,两边修竹林立,细雨中更显新翠,真可谓“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

  园内竹子品种不一,识得一竹,上有褐痕斑斑。《红楼梦》三十七回,众人结社取号时,探春曾言:“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又言黛玉居潇湘馆,性爱哭,便以“潇湘妃子”为黛玉别号。后又读刘禹锡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从此,对湘妃竹便有了难言的情怀。隽挺的翠竹,竹节上斑斑点点,却不知舜帝英灵是否泉下有知,感其愁结百肠的入骨相思?

  宜雨轩位于园子中央,是园主接待宾客之所。门外书有一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那日,恰巧疲累,于轩内小坐片刻,看风舞竹林,雨落芭蕉。细雨打湿了流光,亦缱绻了柔情,宜雨轩,果然宜于听雨。

  自南门出便是东关街,街巷两旁店铺俨然,古色古香,红灯高悬,酒旗招展。夜雨下的古老街巷更显迷离梦幻:清醇幽香的吴钩小酿,淡香萦鼻的桂花糕,纤巧精致的团扇和寄予了无限相思的红豆。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中西结合的艺术布局给何园以独特的迥异风情。有着“天下第一廊”美誉的复道回廊长1500米,将东园、西园、住宅沟通一起。江南建筑特有的花窗给粉墙黛瓦添了一抹色彩,更给人移步换景的空间美感。穿行在回廊中并不寂寞,或欣喜于廊外的水榭楼台,或惊艳于花窗内的天然秀色:一棵历尽岁月的古树,一树冷香清淡的早梅,一片郁郁青青的藤蔓……

大明寺

  大明寺水光秀美,宁静怡然。想来远离尘世,少了烟火的熏染,院内的花木虫鱼,一石一亭,都比旁处多了份天然禅意。

  菩提树上挂满红绸,寄托着俗世中人的红尘凡梦。六祖慧能有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自有般若禅心,能超脱世外,看淡万物。然而流年多纷扰,若无菩提树,世上男女却要将心中所愿系于何处?

  穿过大雄宝殿,便见九重佛塔巍然屹立,妙法庄严。西苑梅园静然,池水清碧。池边有一六角小亭,白墙乌顶,名曰待月亭。亭前有一深井,旁边立有石碑,上书:第五泉。缘何为天下第五?皆知茶文化历史悠久,而善茶之人亦善水。唐朝张又新著有《煎茶水记》,曰: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因此,便有了第五泉的说法。如水月夜,清辉澹澹,闲坐亭中与友人知己煎水烹茶,品茗赏月,自是怡情悦性,陶然忘忧。

  这世间不知有多少人喜山寺生活,又贪恋俗尘烟花,终是难得双全之法,只得祈愿来世修得佛心。不免想起从前看过的《药师经》第二大愿言: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古运河

  扬州的繁盛兴起于大运河,运河的开凿繁荣了经济,造福百世。传闻隋文帝杨广兴修运河时,曾于岸边亲手种下一棵柳树,并赐予“杨”姓。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山河虽依旧,那株植于帝王之手的柳树,却如何在阅尽王朝兴衰后安然如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杨广暴虐昏庸,运河却利在千秋,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水流舟行,两岸风景如远去的画轴铺陈开来。古老的牌楼在暮色中更添韵味,堤柳如烟,远山含黛。若仲夏之夜,船只往来,游人如织,光影交错。玉树流光,星河璀璨,可见旧时岁月的繁华盛景。

  江南水多,桥亦多。古运河上横跨十余座造型独特、形状各异的桥,为两岸交通、商业发展提供了便捷。唯记一座柳叶桥,状似纤薄细瘦的柳叶一枚,飞于河面,大有弱不禁风之态。

  江南初游,扬州之行,自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桃粉柳碧的江南自是妩媚烂漫,寂寂疏淡的扬州更显隽秀清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他日桂花载酒,自当重游。愿那时不为事扰,寻一小院,细听扬州的花言月语。

小链接
  倪佳音,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92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现任北票市小学教师。业余时间喜欢听歌,看书,追剧。

[助编 繁花似锦  责编 雅贤]

《今日朝阳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
访问今日朝阳网首页


电话:15566781010

邮箱:2996382758@qq.com

Coryright© since-2014 ATCY.cn 辽ICP备15000235号-1
| 技术支持:捷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