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怀念姑爷爷(李法明)

发布人:盼盼  日期:04-03

清明节特稿

怀念姑爷爷

文/李法明(辽宁喀左)

  2020年的春天,如约而至。虽然窗外的阳光不错,但是风有点大,算不得温暖。在这个悠闲的午后,我忽然又一次想起了姑爷爷,想起了两年来几次想写点关于姑爷爷文字的念头。

  在记忆里,姑爷爷的个子不高、体格瘦弱,整天病病歪歪的,脖子经常被揪出一道道的红印儿,脑门子上的火罐印子不断,一到冬天就经常感冒得起不来炕……

  姑爷爷姓黄,比爷爷小两岁,1923年生人。因为当时家里日子过得去,读过几年私塾,在村里也算是识文断字的。在生产队的年代,姑爷爷就没挣过男劳力的工分,瘦弱的他也就没受过挑担子、扛粮食等过累的苦。他虽然体质不好,但是却创下了村里的高寿记录。也许正是应了那句:破罐子能熬过柏木筲吧!

  因为表大爷当赤脚医生,当家早,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姑爷爷就没操持过家里的事,大事小情的姑爷爷基本没啥意见。这样闲静不争的心态伴随他的一生,这也是他老人家高寿的秘诀吧。他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爹妈置马牛。

  姑奶奶是个好脾气的老太太,对她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挺好的。后来学着孵小鸡,年过花甲的他们老两口也算是开启了村里孵鸡的先河,开始纯用火炕,后来用加水的温床。只是孵鸡是个辛苦活,二十一个日夜需时刻关注温度,也算是劳心劳力。

  姑爷爷会查日子,也会剪些白事需要的幡和招魂纸啥的。整个大队的人,盖房搭屋的都找他查个吉日,也算是混个好人缘。几十年里,看着当年的壮小伙一个个先他而去,他常常念叨那些被很多人忘记的往事。

  姑爷爷的记忆力很好,算得上村里的活历史。王家、张家的太爷爷当年有啥事,姑爷爷总能娓娓道来。谁家和谁家的发家史和败家道也能说出来个一二三,这也成了很多小辈人的谈资。有时候因为一件事争论不休,总会有句:不信就去问问黄家老爷子!

  姑奶奶走后,姑爷爷的身体渐渐地好了些。年过花甲的他虽然每年的冬天还会趴几天炕,但还是会在那间熟悉的西屋等着晚生后辈去拜年。他的容颜在几十年的日子里没啥大的变化,每年拜年看着他老人家依旧是上年的模样。

  在一年又一年的正月初三,我和老爸都回去给他老人家拜年。在一声声姑爷爷过年好的问候里我渐渐长大,再后来我领着孩子去给他老人家磕头拜年。他总是感慨:这就是你家的大山,都这么大了,快赶上他爸爸高了!

  姑爷爷的一辈子,闲事不管,就是不操心。天气好的时候,溜达到村东头大坝处和邻居们聊聊天,别人也听他讲讲村里的往事。溜达回来就在西屋待着,盘腿坐着看看农家历,累了就顺势躺下歇一会儿,迷糊一觉……

  2018年正月初三,我们依旧是回老家过年,也去给姑爷爷拜个年。姑爷爷那年96岁,身体不如往年,偶尔的有些糊涂,老爸和他老人家还聊了一阵,说起了梨树坡子的维护呢。临走时,我们说期待给他过百岁寿诞。

  黄家二哥说:“我爷爷96岁了,这就是熟透的瓜,谁也说不准哪天啊。”家里有高寿的老人,还不劳累人就是儿孙的福分,姑爷爷的晚年乐享高寿,大伯、大哥嫂子功不可没,几十年的言传身教可以担得起“忠孝传家”四个字。冷了烧炕,病了调药,吃饭穿衣伺候得好,也算是子孝孙贤、和谐美满。

  2018年农历二月初一,天空飘着雪。当听到姑爷爷吃完午饭后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的消息,我感觉有些难舍。他高寿不遭罪、不劳累儿女,也是积德行善才能有的善终。

  姑爷爷好多年没来过县城,是三十年,还是五十年,甚至是更久远?我不清楚。姑爷爷对县城的记忆还停留在敖包会,还停留在大百货东边的大车店。只是那一天,老爷子出了平生一趟最远的门,再也回不到从前!车辙串串,春雪纷飞!

  最后的一刻,最后的别离,让人心酸。姑爷爷的寿衣是家织布做的,棉花是红棉花,这是姑奶奶生前一点点做齐的,做完将近三十年,也放了将近三十年。

  明天是2020年的“春分”节气,又是一个新的春天。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二月初一,老爸我们没能回去给姑爷爷烧二周年,还是有些遗憾的。我想明年的这一天,我们一定要回老家,去他的坟前,祭奠他老人家离开三周年!

  春风又起,撒满阳光的午后,思绪悠悠……

  写于2020年3月19日

小链接
  李法明,1975年生人。在辽宁省喀左县五个乡镇辗转打拼二十年,现供职于喀左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喜欢读书,爱好旅游,闲时弄花草,静处赋文章。偶有文字见于报端,愿以文会友,短长互鉴!

[助编 秋水  责编 赵盼]

《今日朝阳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
访问今日朝阳网首页


电话:15566781010

邮箱:2996382758@qq.com

Coryright© since-2014 ATCY.cn 辽ICP备15000235号-1
| 技术支持:捷通软件